读书与临证-------话说名医治发热

2015-01-25  2502  来源:华夏中医论坛 

清代嘉庆年间新安医家程杏轩精于辨证施治。通过《杏轩医案》发热三病例,我们可以了解程杏轩的临床水平。
病例一
胡某媳妇,外感发热,初诊已病七日。壮热,谵狂,面目皆赤,便秘,腹痛拒按,舌黑,脉弦数。诊毕先令饮冷水。病人作为难状。杏轩说明饮冷水的意义:“冷水即是妙药,饮之无伤。盖欲观其饮水多寡,察其热势之轻重耳。”病人将大碗冷水一饮而尽。杏轩问:“感觉如何?”病人神色好转,回答说:“其甘如饴,心地顿快。我本欲饮水,无奈他人不允许,以至干渴要命。”杏轩深表同情,说:“水可饮,但勿过量。”
杏轩了解到前几天已有医生诊治过,用的是小柴胡汤。杏轩对家属胡某说:“此乃热病,邪犯阳明,已成胃实。”小柴胡汤药证不符,改用大承气汤。胡某粗通医学,考虑媳妇平素体质虚弱,惟恐经不住攻下法。有邻居劝说道,以往病情相似,正是服大承气汤获效。于是胡某同意杏轩处置。
当夜腹泻两次。翌晨腹痛虽止,他证依然。乃改用白虎、泻心、甘露饮三方出入,石膏用至四两,芩连各用数钱,加用银花、金汁以增强解毒之力。数日内用药数斤,冷水十余碗,热退病除.
人们夸杏轩胆大。杏轩说:“并不是我胆子大,而是病重用药也要重才行啊!”
病例二
蒋某,夏季发病。发热、头痛、身痛、口渴。某医生认为伤暑,用香薷饮,发热反而更盛。又加青蒿、连翘,也无效。有请杏轩高诊。
望色舌白面青,诊脉沉细。又问病人喜恶,“身虽热而反近衣,口虽渴而喜热饮”。杏轩诊断:“此阴暑证也,非姜附莫治。”
家人觉得奇怪,质问道:“盛夏怎么能用姜附呢?”
杏轩耐心地答辩:“如果夏季不能用姜附,那么冬季就不能用石膏、芩、连,然而张仲景冬季治伤寒常用石膏、芩、连,难道是错误了吗?舍时从证,自古有之。请不必多疑。”
投附子理中汤,一服热退,再服病愈:
附子理中汤能治疗阳虚发热。阳虚发热罕见,但不能否定。当今临床上需要留意才是。
病例三
汪某妻,患热病。壮热,便秘,溲赤,唇干,舌黑起刺,脉弦数有力。一般应当用清热药。
然而病人说口渴不甚,且喜饮热汤。热汤即开水。热病反喜饮开水,这一点倒是用温补药的指征。
杏轩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了。他思忖了半响,忽然想起了一条《大清律》:“二罪俱犯,以重者论。”杏轩眼前一下子亮堂起来了。
各方面权衡,杏轩觉得支持阳热证的证据为多。试用大剂白虎汤,重用石膏四两,并配伍元明粉、芦根、竹茹等。
如此治疗十四天(2周),病情有了好转。
从程杏轩辨证施治发热三病例来看,病情真真假假,复杂多变,在临床上明辨阴阳寒热、虚实表里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,需要理论,需要经验,需要胆量!
  • 关联搜索
斑秃 车前草